助力園區發展
自1984年國務院批準成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來,截至2017年,我國已有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經開區和享有相同政策的特定工業園區219個,已由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擴展到全國31個省份。開發區的類型不斷拓展,數量逐步增多,成為推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但與此同時,開發區數量過多、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等問題逐漸突出,正成為制約開發區進一步發展的瓶頸。2017年2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開發區要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主、要科學規劃功能布局、并且要繼續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首要任務。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園區和城鎮工商業用戶的能源價格,越來越受到園區管委會和地方政府的重視。依據相關的報道和公開數據,我國目前確實存在交叉補貼導致的能源價格倒掛、工業企業的電價和氣價高于美國等問題,能源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是降低園區能源價格、增加區域競爭力、促進園區招商工作的有效手段。
我國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和社會制度的特殊性,對發展和建設能源互聯網有極好的基礎條件。一是我們國家是以地方政府為主體來發展具有中國特色市場經濟,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集成規劃、建設、運營的模式較易實行。第二是我們國家處在新型城鎮化發展轉折期,即將建設的一批新工業區和新城鎮,能源需求具有剛性增長特征,治理能源消費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擺在了城市發展的首要位置。同時由于資源有限,本著土地集約化開發的原則,工業、商業、居住功能會在區域內復合發展,能源供應的需求是多樣的,而所需的冷熱電恰恰可以集成互補、優化配置。第三,近年來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燃氣發電、光伏、熱泵等技術日趨成熟,能源互聯網的技術保障日益增強,從理念逐步轉入落地。
能源綜合服務的六大產業
能源互聯網建設,將推動能源公司從單純從事傳統能源業務升級為開展能源綜合服務的雙屬性產業公司,可開展六類業務,同時布局于資金密集型的能源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的服務產業。構建的以用戶為中心、以提高能效和服務水平為宗旨的能源服務業,投資需求大,產業鏈條長,涉及行業眾多,從規劃設計、開發建設到運營維護的各個環節,需要大量勞動力,通過構建合作共贏的能源互聯網發展生態,能夠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